在四面山其它巖石相差無幾的山崖上,卻有一幅距今四、五千年的石刻壁畫。當面對這幅處于萌芽狀態的藝術作品,可感受到了人類啟蒙文化攝人心魄的無窮魅力!拜謁這一出自于新石器時代的巴人之手的巨幅巖石壁畫,怎能不激起幽思懷古的遐想。
這幅被稱作灰千巖遠古巖畫的畫幅,高為8米,長為163米。巖畫頒布的面積有1300多平方米,畫面上清晰可辨的圖像有數十個,刻畫的動物有魚、羊、熊、牛,即有全身的造像,又有局部的勾畫。有的圖像大小相疊,有的獨自成型。線條洗煉、形象生動傳神,整個構圖呈現出一種古樸、簡單的自然之美。其作畫的特點是用以點成線的方式鑿刻,看似隨意而隨意中卻凝煉地表達出作者內心某種強烈的意象
畫面上,幾只老山羊翹著彎彎的胡子,仿佛還在“咩咩”地叫著,呼朋喚友,徜徉在生于斯、長于斯的四面山故鄉;這頭壯實的黑熊昂著碩大的頭顱在尋覓,好象一個力大無比的壯士渴望出現新的勁敵,以渲泄積蓄已久的力量。還可以看到那種早已在內陸絕跡的劍魚睜著大眼睛,直端端地望著遠方的溪流,似乎還在懷念那能夠自由遨游的清澈世界。特別引人注目的是整幅畫面上表現得最多,最明顯的是牛的形象。最大的一頭牛長達3米,高2米,造型獨特、氣勢雄壯,渾身充滿了雄性力量。
新時期晚期的原始人,憑著簡單磨制的石器、骨器,卻能在峭壁懸崖上制成這幅巨型巖畫,無不讓后來者嘆為觀止。而他們為什么要冒著生命危險,在這絕壁上艱難地刻制這些圖畫呢?是原始部落的圖騰崇拜?還是以畫顯示獲取獵物的多少,以此炫耀自己的財富與力量?還有哪些至今未能破譯的神秘符號,這都給留下的一個個難解之謎。
這幅凝聚著原始巴人智慧與勇氣的壁畫,不但填補了巴渝地區摩巖壁畫的空白,而且成畫時間大大早于著名的云南古代摩崖壁畫,還把重慶原始巴人的歷史及巴蜀文化上溯了1000多年。由此,四面山灰千巖遠古巖畫具有相當重要的歷史與文化價值。